一、公共管理实验中心概况
公共管理实验中心隶属于澳门永利6774.COm,其前身是1986年原国家教委拔专款建设的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建设,实验室已发展成为实验中心,下设4个实验室,拥有实验教学设备600余台(件),固定资产总值380余万元,除每年承担全院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课、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等实验教学与实践环境外,还长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学校项目以及政府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和科研任务,每年为吉林省政府和长春市政府提供专家咨询、公务员培训和网站绩效评估等服务,并同吉大正元、国投安信、长白信息科技等IT企业长期合作从事电子政务产品的研发工作。
本中心教师一方面在电子政务理论研究领域不断耕耘,把科研成果逐步运用于教学之中,即以科研促教学;另一方面,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亲身参与吉林省及长春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实践遇到的难题作为新的科研课题,即向教学和实践要科研课题。这样,就在坚持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不断地充实理论,指导实践,为完善以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为特点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尤其是课程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同行的普遍认可。2008年《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得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4月《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的创建与探索》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实验中心主任张锐昕教授接待来访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和长春市人社局的领导和专家们
近年来,实验中心承担了多项实验教学类或实验室建设类项目,主要有:2007年度教育部修购资金项目《开放式电子政府实验教学平台》、2007年度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模拟电子政务系统》、2007年度学院教务处项目《学院公共管理实验中心教学平台建设》、2011年度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第三批重大项目《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模式创新》、2011年度学院教学实验室设备类建设项目《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平台》、2012年度教育部直属高校修购资金项目《学院公共管理实验中心设备购置》。
中心成立以来,已先后接待过来自国家学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青岛大学、深圳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燕山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吉林省政府政务大厅、吉林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吉林省政府办公厅网站管理处、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春市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实验中心培养的毕业生在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下功夫,使本中心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在国内高校保持领先地位。
电子政务系师生与来访的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曹现强教授合影留念
二、现有实验室设置
1.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
2.电子政务模拟实验室
3.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实验室
4.开放实验室
学生们在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听《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课
赫亮副教授在电子政务模拟实验室讲电子政府的支撑技术
张锐昕教授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实验室讲解电子政务案例
三、现有硬件设备情况
1. 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
现有学生用计算机:44台;
教师用计算机:1台;
投影仪1台
服务器3台
2. 电子政务模拟实验室
现有学生用计算机:20台;
计算机设备配置:
教师用计算机:1台;
投影仪1台;
服务器3台。
3.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实验室
现有计算机:20台;
教师用计算机:1台;
打印机1台;
投影仪1台。
4. 基础技术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
计算机1台;
打印扫描一体机1台。
四、现有模拟电子政务系统
以下七个系统整合在一个安全信息发布与管理平台上:
◎公文流转处理系统
◎办公资源与业务管理系统
◎网上行政审批申报系统
◎行政审批内部审批系统
◎部门审批专网审批系统
◎数据交换系统
◎身份认证系统
五、《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课程实验教学时数
共40-70学时。
1. 理论教学30-50学时:
前言,2学时;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及动因,1-2学时;
电子政府的概念和角色定位,4-6学时;
电子政府的功能及业务模型,2-4学时;
电子政府的商务活动,1-2学时;
全球电子政府发展的模式和经验,4学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与规划,2学时;
电子政府的支撑技术,0-4学时;
电子政府的基础建设,3-4学时;
电子政府的信息安全框架,3-6学时;
电子政府的法律法规建设,1-2学时;
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2-4学时;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案例,2-4学时。
2. 实践教学10-20学时:
课堂讨论,2-4学时;
模拟实验,4-8学时;
实地调研,4-8学时。
六、《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课程实验教学设计思想与效果
1. 设计思想
行政管理和电子政务专业要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输送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政府管理和决策人才,就必须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和设备的相关知识,理解电子政府的运作方式和规律,熟悉电子政务操作的具体内容,以适应将来我国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全面推广和电子政府建设的要求。实验教学的主要设计构想是:
(1)利用学院公共管理实验中心的电子政府模拟实验室,通过开放式模拟电子政府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的办公协同与信息共享,使学生在模拟电子政务环境中从事实验活动,直接深入电子政务实践,不仅接触政府核心机密网,了解政务信息化运作程序,检测电子政务安全防御体系,还能参加政府业务活动,研究政府业务流程,提高网上办事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查、访问、座谈等方式了解国家特别是吉林省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情况,适时推荐学生直接参与吉林省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对调研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并举行讨论会。
(3)通过学院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实验室,选择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典型案例,或者实地调研的具体案例,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
2. 效果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这一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直观认识,了解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情况,了解政府业务流程,增强学生未来参与电子政务建设以及应用电子政务服务的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和科研方法,掌握实证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院不仅能够在培养出适应我国政府发展要求的人才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为国家输送懂理论,有技能,适应发展需求,具有综合素质的有用人才,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个支撑平台,为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及其理论探索方面多出精品科研成果提供一个基本的科研环境。
七、《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课程实验教学特点
1. 功能完善,体现前沿性
我们对电子政务实验室原有系统功能进行了完善和扩展,有效运作政府信息化规划中的电子政务模型,并超前应用网上办事等功能,体现了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沿性和研究的前瞻性。
2. 情境操作,彰显能力性
使学生在模拟电子政务环境中从事实验活动,获得比在政府部门实习更好的效果,因为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直接深入电子政务实践,不仅接触政府核心机密网,了解政务信息化运作程序,检测电子政务安全防御体系,还能参加政府业务活动,研究政府业务流程,提高网上办事能力,为将来毕业后适应信息时代政府管理和决策工作培养信息素质和实践能力。
3. 教研互动,显示实效性
有助于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不仅能深入了解信息时代对政府管理理论创新的需求和实践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利用该实验环境和教学平台来研究政府信息化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升实验和研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八、实验教学专(兼)职教师
张锐昕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实验中心主任
赫泉玲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服务中心主任
赫 亮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国梁 在职博士生、讲师
孙久舒 硕士、助理工程师
李 博 在职博士生、工程师
徐彩晶 兼职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吉林省政务大厅副主任
张荣兴 兼职教授、研究员、吉林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处长
姜春超 兼职教授、高级工程师、吉林省政府行政管理学会办公室主任
代云平 在职博士生、高级工程师、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具有文理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各位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与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勇于奉献,精诚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并开创了电子政务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很多科研和教学成果。
九、实验中心建设发展思路与规划
实验中心计划按照更高标准的建设要求,通过2——3年的全方位努力,优化组合实验中心的各种资源,从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入手,大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创造性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并在原有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教学活动和内容扩展到网络平台中,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弥补原有教学形式的不足。具体措施主要有: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中心运行机制;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速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学网络,充实网络教学内容;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拓展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渠道,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信息,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强化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创新设计、开发实验装置,争取在国际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成果;
加强与全国兄弟院校实验中心的交流,学习兄弟院校的建设、运行和开放经验。
十、实验中心体制与管理
1. 管理体制
实验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具体管理流程如下:
中心下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开放管理制度,所有实验资源统筹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向全院师生开放,以提高使用效益。
中心贯彻实行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责任到“人”,职责明确。在承担某实验室的管理任务的同时,也应承担起该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护、低值易耗品管理和卫生清洁等工作。要求必须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设备完好。
中心施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
⑴统一规划一级学科实验内容;
⑵统一聘任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
⑶统一购置、使用和管理教学仪器;
⑷统一核算实验教学的经费收支;
⑸统一管理实验用房,合理使用实验室。
2. 运行机制
(1) 开放运行情况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即全日制安全、有序地开放全部的实验室,全方位、多角度、有层次地为学生服务。对于补充性实验,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和自身情况自主进行。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中心提供充分的实验内容可供选择。对于研究创新性实验,学生对项目的选择更加灵活,如学生有设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拟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也可由教师指定内容新颖、有创新思想、有实用价值的选题,供学生设计和实验。在保障本学院实验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实验中心也可向全校科研和社会服务。
(2)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实验中心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职责;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
(3) 考评办法
中心的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所有受聘人员都要签订岗位聘任合同,接受年度考核。每年年终,学院根据受聘人员岗位要求,对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教学、教学改革、仪器管理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4) 质量保证体系
课程责任人对其负责的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内容、进度进行具体布置并随时检查;
学校和中心设立了学生评教系统,每学期末,学生无记名填写教学情况调查表,由相关人员统计后,记入教师教学档案,并将学生意见反馈给中心主任、课程责任人和教师本人,以利改进;
同时,学校、学院和中心组织不同层次教学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中心实验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实验知识和实验能力进行检查,通过学生的情况反馈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
(5) 运行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按照实验中心承担的人时数计算下拨充足的实验教学运行经费,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实验教学改革和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更新;根据开放实验的具体情况,给予开放实验的经费支持。